術數(1):《緣起~佛道兼收,王道是中庸》

(一)

紫微斗數的来源,湮遠而神秘。

早在漢唐之間的 <北斗經>,<南斗經>,與<大藏經> 中的 < 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 >,已有紫微斗數命宮主星,與身宫主星的排列方法。

五代末至北宋初,由道教宗師陳希夷 (公元 872-989) 發揚光大。

明朝神宗萬曆 35 年 (1607),第十五代正一道天師張國祥,輯成 <續道藏>,收有 <紫微斗數 > 三券。

可見斗數的基因裏頭,兼收佛道;雖然發展到後来,似是以道家為主,首重陰陽調和,動靜從容,換作儒家的語言,即是 “中庸之道”。

但是一直隱秘,至清末,才逐漸盛行於華北,輾轉流傳,至八十年代的香港。在回歸前十多年,由報人王亭之,楊君澤(紫微楊) 等,透過查良鏞(金庸)時代的 <明報> 副刊專欄,而人氣大盛,經十多廿年来的推廣,與八字學漸有分庭抗禮之勢。

台灣亦出了一位慧心齋主,提供較溫和及抽象的演繹,詮釋上比較現代化。

(二)

至於筆者,先是受前輩的專欄吸引,繼而好奇自學,第一部工具書是澳門出版的 <白話紫微斗數> (郭半仙著),簡潔,實用,易明,很適合初學者,可惜現今已絶版。

發展至廿一世紀,在網絡時代,以往至繁複的開命盤程序,已由電腦軟件取代。

可惜,當中良莠不齊,大家要小心分辨,客觀分析,不應完全盲從依賴。

更重要的,是對照現實人生。筆者初學時,才廿歲出頭,勝在臉皮夠厚,不管生張李熟,四處乞求別人的出生年月日時,一本正經地開盤,與同道中好友研究,半懵半懂之間,看不出究竟,又糊里糊塗的放下。

原來命理像好茶,又像好酒,你要給時間讓他發酵。

及至十多年過去,當有感人生變幻,世事無常,對所謂 “命運”,有切身感受之時,偶然找出命盤,再回頭看,才驚覺紫微斗數之精準奇妙。

 (三)

再後来,一邊算,一邊學,一邊看,將斗數融和人生,給合社會事態,逐漸悟出許多前人未提,書本上沒說的道理。

更重要是謙虛,與時並進,現代人的幸福,可以有許多種,未必與古書上符合。

近期的参考書,首推前輩王亭之的 <紫微斗數古賦今註>,是根據以往基礎,重新演繹,很有参考價值,較適合有斗數根底的讀者。

對我個人来說,術數不只是一種 “技術”,更重要的,是看 “人” 與 “人” 之間的感應。

要是看低別人,對人漠不關心,又缺乏人生經驗,單憑術數歛財,或眩人耳目,以抬高自己,根本不會學得好,亦辜負了這門傳統的寶貴學問。

這是筆者學習短短幾十年,所得的最深刻體會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