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《面對轉變,利益優先》(7月11日),因為進行變化之時,我們要「名」優先?還是要「利」?
尤其是香港這幾年,舊的一套,真的行不通了,許多朋友不得已轉型;但是發覺最大的障礙,竟是過往積聚的一点「名」。
相當無奈。像褪色的政客,跑去做飲食;開工不足的明星,轉行做銷售;或傳媒人跑去賣房地產之類。
勇氣可嘉。可惜太心急了:忙於曝光,四出接受訪問,与社會分享其轉變。
卻忘了本業。凡是新轉行,需要下苦功,待站穩馬步,稍有点基礎後,才跟大家公布,是否較穩妥?
通常名人會反對:「不公布,大家不知道,豈不是更加沒幫襯!」
問題正在這裏,當你努力張揚,吸引大量支持者,才發覺你的新表現不如理想,等於公開你的失敗,加速你新業務的滅亡。
所以懂世故者,寧願沉著行事。當轉變之際,一定要忍,一定要等;所謂「默默耕耘」,給予自己時間及空間,供犯錯与糾正。
但名氣愈大,心理障礙愈多,成為轉型的負累;論效益,反不及你擁有資本,正是「錢做胆,飯做力」,底氣足,底子厚,才經得起轉型的大量消耗。
變化是一定要發生,過程必然不容易,亦有先後次序。紫微斗數給大家的建議,是利益(「祿」)優先;待穩定(「權」)之後;才求出名及宣傳(「科」);正是「四化」的頭三項。
可惜大部分人,總是心急躁進,尤其是易受「名」所累,怕人以為自己過時/過氣,偶一踏空,挫敗即至。常見的是求榮反辱,再次翻身更難,從此逐漸沉淪。
難怪在任何時代,任何轉變,俱罕有成功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