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人做事,常說分「面子」与「裏子」。
許多人做的是「面子工程」。四處張揚燒香拜神,滿口仁義道德;背地裡,卻两面三刀,陰險鬼祟,常有。
看一個地方,也是不能淨看「面子」。鄉下人出城:眼見這邊起高樓,那邊建地標,即刻高呼文革式口號,拍爛手掌,喪影打卡,恨不得立時搞移民。
後來吃苦,活該。像台北的交通;曼谷的暴雨;印度的酷暑;以至北歐/北美的「冰暴」等;未見識過的話,不宜長居。
先前說起《香港人離開後的最掛念》,新一代各自各精采,不再限於舊說法「雲吞麵」了。
有些朋友比較特別,他們居然最掛念香港的「渠」(!)。有啥稀奇?近期國內南方暴雨成災,看新聞片,才懂得讚賞香港的「渠務工程」。
正是一個城市的「裏子」:看不見,摸不著,不上鏡,冇卡打。可是當大風大雨之時,四處泛濫成災,才見真章。
像朋友廿多年前,往廣東韶關看風水,為仰慕「虛雲和尚」(已故),特地留下來,参觀他重修的「南華寺」(1934年)。
不消說,當然今不如昔。逗留期間,當地下大雨,通街渠道淤塞,水浸及腰;仿似香港上世紀「六一八雨災」(1972年)的境況。
奇在韶關居民,似習以為常。廿多年後,朋友看新聞片,當地的雨災場面,完全沒有改善;難得居民仍是習以為常。
於是特別掛念香港的「渠」。這項優点,罕有人提及,卻是我們繁榮的基礎;論命理,幕後功臣皆「太陰」:不居功,不爭先,擅長策劃与支援,可敬可佩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