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94《沒有「火」的美麗飲食》

傳統中國人,相信「火」是飲食的靈魂。
有關造字,一定要有「火」:煑/炆/炒/炸/燉/焗/烤等。遷新居稱「入伙」,定義是燒一餐飯。做事要講究「火候」。
「火」亦代表通融合的力量,透過熱力,逼出多種材料的味道,讓它們交叉發揮。廣東菜的代表作:小炒王。
上海菜應是八寶辣醬。京菜有蔥爆羊肉。川菜則提名麻婆豆腐。
沒有「火」呢?出名的是楊州菜,主要考刀功,冷切,雕花,以及上碟的精緻擺設,在中國不入主流。
反而在日本大放異采:剌身,壽司,手卷,飯團等。二次大戰後,宏揚世界各地,甚至影响法國及意大利菜。其輕巧,簡約,美觀,完全符合現代潮流。
令我們對命理,亦要重新演繹。紫微斗數的傳統看法:從事飲食業,一定要命帶「天厨」,有「天才」更佳;還要加上「火」与「擎羊」(刀),才能初步成局。
不料來到廿一世紀,科技發達,賣相先行;飲食業亦要講究「視覺享受」,忽然之間,我們發覺不再需要火。
冷食才美麗。像今年5月的中法國宴,負責頭盆的米羅拉格雷科,賣的是「鮮花著錦」。押軸的甜品「接骨木花香緹鮮奶油」,出自名厨蓮娜美達雅(Nina Metayer),30歲前已奪多項甜品大獎。
亦因此,從事飲食業的人才,亦可以乾淨漂亮起來。加上,由英國的「赤裸厨師」占美奧利華帶動,吸引年輕人入行,大力提高行業的格調,優雅/温柔/美麗,正是「太陰」(月亮)為主的特色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