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56《「左岸」文化應猶在》

看新聞,巴黎政治大學的學生,「終於」舉行反以色列示威,地点在巴黎的「先賢祠」(Pantheon)。
正是先前寫《巴黎最新人氣景点》(5月1日),所提及之所在。現今「最新」景點是「拿破崙墓」,但是的士司機常送錯遊客往該處。
錯有錯著。這裏供奉的諸位「先賢」,粒粒巨星:大文豪雨果(《悲慘世界》),大仲馬(《三劍俠》);哲學家盧梭,伏爾泰;「聖女」貞德,以及多位英武的將軍。
但正如辦事處人員稱:「獨是沒有拿破崙。」原來「拿哥」是皇帝,衆先賢不受他玩,應供奉在「五帝墓」(The Invalides),或直接說是「拿破崙墓」。
不論是「先賢」或「拿破崙」,死後俱放在「左岸」(La Rive Gauche);与連日來,筆者寫的繁華「右岸」,大不同。
原來巴黎以塞納河為界,東水西流,將城市分左(南)右(北)两邊。
「左岸」主要是精神及文化屬地。聚居:知識分子,文化人,藝術家,學生等等。上世紀的五,六十年代,「左岸文化」曾經領導世界潮流。
尤其是戰後,美國作家海明威(《老人与海》,《雪山盟》,《戰地鐘聲》),提出所謂「失落的一代」(the Lost Generation)。年輕人自我放逐,紛紛來到法國巴黎,朝聖地正是「左岸」。
生活簡樸清淡:大家思考/寫作/讀書/吹水/喝咖啡,自由自在,視富貴如浮雲。
曾經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。柯德莉夏萍的《甜姐兒》(1957年),雜誌模特兒日間在「右岸」,拍名牌時裝靚相;晚上一身黑衣,潛入「左岸」的咖啡室談論人生哲學,清風明月,是為有型。
踏入廿一世紀,「左岸」逐漸沒落;反而「右岸」的「LVMH」集團,帶領全世界,走向富貴榮華。
及至看到「先賢祠」的大學生示威,可見「左岸」的文化精神仍在。世事輪流轉,下一個十年,可能又輪到他們抬頭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