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活節假期後的尼斯,晚上八時許才天黑。酒店附近,有三間相連餐廳,遠離海邊,又在熱鬧的「食街」之外,試去。
一間爆滿。一間是意國菜 ; 日間吃過,不想重複,於是光顧夾在中間的法國餐館。
天氣清涼,坐戶外。街上靚悄悄,等候上菜期間,忽然樓上走下來一位年輕母親,帶著两個小女孩,蹦蹦跳跳,跑入樓下的意國菜館。
樓上是住家,不似是酒店。三母女下來晚飯?不久,不見了那位母親,只有那對姊妹,走出街頭,在月光下翩翩起舞。
姊姊約七,八歲,妹妹約四,五歲,俱是一頭金髮飄揚,上衣單薄無袖。她們跳呀跳,轉呀轉,咭咭笑,很開心的樣子。
剛巧四眼侍應哥哥上菜,再抬頭,两姊妹已不見縱影。不禁納悶:「消失得這樣快,莫非是遇上《靈氣逼人》?」
似是傅說中的精靈。夜已深,無暇深究;翌日中午,往其隔隣的意大利菜館去。
坐下,擺設清爽,又是另一番風景。忽然,見昨晚法國餐館的四眼哥哥,過來拿餐牌,姿態純熟,完全沒有違和感。
跟著,看他匆匆走進店後的厨房,消失不見。開始懷疑這两間餐廳,背後是互通。
為求證,点了昨晚在隔壁吃過的法國「漁夫湯」。不一會,意國厨房直接送上。
向女當家請教,果然。他們是一屋两店:左邊是法國菜「Le Bistrot des Viviers」;右邊是意國菜「Piccolo Mondo」; 共用一個地址「22 Rue Alphonse Karr」。
昨晚在街頭跳舞的金髮姊妹?她笑道:「穿沒袖上衣的那两個?是我的女兒。」她也是一頭金髮,名字是「娜達莎」,祖上是俄國移民。來到尼斯,嫁意大利大厨;与隔壁的法國菜館聯營,互通互補,生意興隆。一家人正是住在樓上。
謎底解開了,原來不是法國《聊齋》,只是又一個豐盛的移民故事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