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37《一念之善,福澤百年》

如果沒有俄國大革命(1915年),中國不會有共產黨(1921年)。
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,今日我們不會在香港。
當中的因果,牽連到萬里之外的法國南部,尼斯(Nice)半山,矗立一幢漂亮的俄羅斯教堂。
論規模,遠遜莫斯科紅場的「聖巴素大教堂」(洋蔥頭);但是勝在夠精緻細密,還有一段悲傷的俄國歷史輓歌。
首先是孀居的皇太后瑪麗亞(1847-1928年),到來尼斯渡假,馬上喜歡這裏的天氣,買下一間望海的莊園,還斥資建一幢小教堂。
她有乖孫阿歷山大皇儲,出遊佛羅倫斯後染病,被送來莊園休養,不幸病逝。當時是國際大新聞,遺體送往聖彼得堡安葬,尼斯莊園外的街道,從此以他命名「Boulevard Tzarewitch」(沙皇皇儲大道) ,至今仍在。
皇儲猝死,輪到誰來繼位?現在我們都知道,是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(1868-1918年),後來連同皇后及四女一子,全家被處決慘死。
他生前的功過難定。但起碼做對一件事:另資助,建立尼斯更大的一座教堂。若干年後,他全家死絕;俄國皇室覆亡;無數俄國人民逃亡國外。
可是教堂仍在,信仰仍在,俄國移民的生養死葬,全部在教堂內舉行;成為俄羅斯在西歐,最重要的宗教據點。
一百幾十年來,俄羅斯經歷多次巨變;百忙中,仍為教堂的業權,与法國打官司(1931-2011年)。最終俄國勝訴,教堂現屬於東正教會所有,管理得非常完善。
要是你有機會前往遊覽,教堂地庫的小型博物館,對這段歷史有詳細記載;還有一幅亡國公主奥加的小肖像,画不盡許多愁。
教堂附近,還有婚紗店,替俄國僑民辦婚禮,可惜俄國餐館多已倒閉。這方面香港有補足:舊有「車厘哥夫」,「阿歷山大」;新有「Balalaika」 ,「東歐餐廳」等;還有「羅宋湯」已入尋常百姓家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