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說:「字如人,人如字。」是真的。
究竟書法入門,應學那一位的字帖?
唸中學時,中文科老師何添(已故),課餘義務教書法,向學生提出這個問題。
筆者年少輕狂,一定要學「瘦金體」:宋徽宗趙佶(1082-1135年)所創。認為「靚」到不得止了,又「型」;不屑通街都學的「柳公權」。
何 sir 氣定神閑,都費事同你等「憤青」爭抝,好言相勸:「先學用筆,打好基礎之後,臨摹任何字帖都容易。」
有道理。以為要學傳統「名門正派」的王羲之(303-361年),啊欠。
不料時間推得更早,竟然是東漢靈帝時的「曹全碑」(約185年),漢隸書體;於明朝萬曆初年(1573年)才出土。
嘩,古到不能再古。其實再對上,還有先秦的大小篆書,古樸厚重;後來何 sir 亦有教,對瞭解中國文化大有裨益。
令一心想學「寫靚字」的同學失望。但是留下來,用心學,很奇怪,約半個月後,開始与二千年前的漢朝,發生遙遠的感應。
逐漸欣賞到那種端正,拙樸,敦厚,又雍容之氣。其實那位書法家已佚名,碑文僅為記述當時「陝西郃陽県令」曹全的功業。
其內容不重要,學的是用筆;每星期練習,愈學愈迷。再回首,竟然覺得「瘦金體」不再吸引,落了下乘,有「妖」氣:輕薄飄忽,硬倔露骨,似宋徽宗的悲慘命運。
原來學寫字,亦等於學做人。你不幸學邪派,走上歪路,後來就成為邪派。
以《 曹全碑》作根基,再學王羲之的行書,張旭的草書,感覺「有底氣」;在歷史的長河中,竟有幸成為一小滴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