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同學聚會,有一位傳媒朋友不能出席,因為丈夫失智,兼患上「遊走症」。
即是無定向/亂咁走/蕩失路那種。
如果純粹失智,腦退化,失去日常活動能力等,比較易處理;找護理員七/廿四貼身陪伴,即可。
但當患者練成「遊走迷踪步」,則非常難搞:神智已失,但仍活躍,好動,通街跑,其危險程度,可想而知。
病因成謎。香港最出名的病例,是前香港大學校長黃麗松博士(1920至2015年)的太太李威。
黃太晚年失智,不幸患上「遊走症」,自行走出港大宿舍,不知所終。校長報案,動員大量警力,舖天蓋地搜尋不果。
後來,被發現倒斃在港大後山斜坡;估計是「遊走」期間,迷路失足踏空所致。
這個病,特別令人心酸,因為与患者的思緒有關:依稀往事似曾見,似夢迷離。
像前文提及的朋友,她丈夫每日两次,俱要走回北角健康新邨,即是兒時故居。其實舊址已清拆,他半知半不知,在殘破的回憶中找記認,當然沒有好結果。
另一位朋友的母親,与家姑(朋友的祖母)長期不和。後來老人家失智,她非常嫌棄,不聞不問,甚至粗暴阻止朋友探望。
很多年後,老人逝世,這位母親自由自在,無拘無束地過活。不久,輪到她患上失智及「遊走」症,幸好靠警察尋回。
朋友收到通知,趕到接回母親。她像迷失小女孩般,向兒子訴說:「我出來找奶奶啊,找不到。」勾起前塵往事,朋友當場爆喊;但母親已無知無覺,繼續「遊走」。
於是回想起若干年前,在東京上野車站附近,夜間有麵檔主人,一邊煮麵,一邊用伸縮長膠帶,將失智的老父拴住。
當時只覺不忍,怎麼當老父是狗般帶著?後來才明白,是為防老人家「遊走」失踪。細思傷感,但更多是無奈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