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就明:小朋友做功課。
一点就化:成年人肯改變。
一点就悟:超難。不只是明白,以及行動上的改變;而是思想的提升。
先前說過,要達至以上種種,本身一定先要有「念頭」。原來我們也想過度過,心底裏盤算過。
待時機一到,有緣人一句点醒;如瓜熟蒂落,水到渠成,才終於覺悟。
要是我們不思考,不觀察,不讀書,渾渾噩噩,一生食/玩/瞓/買;到頭來,即使有佛菩薩/大天使/聖人/大德等降臨,向你開示,仍是蠢如頑石,懵然不知。
換作現代語言,即是主觀太強,完全沒有學習,吸收,以及轉換的空間。
那種「千年死硬,萬年執抝」,可能要等很久很久,待長期獨處;或許,才有機會反省(十一月十七日《水流花落悟前因》)。
否則,講極唔明,点極唔化,更不必說「悟」。馬騮精得道千年,歷千百劫,才終於看透一切是「空」。
正如歷史小說家二月河,憑《雍正皇帝》爆紅;後來寫《乾隆皇帝》,更多這類睿智的人情味小故事。
二十回有段愛情怨曲:落第考生勒敏,飢寒交迫,昏倒在北京城雪地,被張屠戶女玉兒救起。
二人情愫漸生,玉兒姑娘有婚姻之想,找阿爸提親。那外表粗蠢,貌似懵懂的屠戶,竟然十分有見識。
他勸玉兒打消念頭。原來他看得出勒敏名利心熱,極想高中做官。這種人怎會重情義?即使感恩肯娶,只會當玉兒是小妾,不會愛惜尊重。
張玉兒個性甚強,愛情至上,不信。找個機會,向勒敏打聽,才發覺不出阿爸所料。
當時她借機快閃,獨自傷心,哭得肝腸寸斷。慶幸阿爸点醒,仍來得及覺悟,沒有真的嫁給勒敏。
完全是一個「点悟」的過程。如大夢初醒,行為照舊,但思想上已作出改變,是為「悟」。
可惜通常是「不悟」。像先前寫《黃昏日落,荒山趕路》(十一月十五日),古寺的婆婆,向寅次郎提示:「時間不早了,也要有個打算。」
那一刻,他似有所悟。但是當再入紅塵,又是只顧食/玩/瞓/買,完全忘記婆婆的忠告。
到最後,寅次郎得到應有的結局。亦是我們大部份人,墮落塵網中的結局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