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近萬聖節,當然要講「鬼上身」。
昨日說起「偵探小說女王」 的《萬聖節派對》 (一九六九年),將拍成電影。 另一部話題之作,是五十八歲羅素高爾,主演的《the pope’s exorcist》(教宗的驅魔人)。
羅素是两屆影帝,代表作《帝國驕雄》,及《有你終身美麗》。
近年卻多演「超自然人類」。像《雷神》四集的宙斯。《挪亞方舟》的先知挪亞。以及《超人》阿爸等。今次演世上最著名的驅魔神父。
即是梵蒂岡的基比奧艾莫夫(一九二五至二0一六年),生前主持過十萬次以上的驅魔儀式,終年九十一歲。
神父有两部回憶錄,全球暢銷;有心研究者很值得一讀。
關於「驅魔」, 東西方存在巨大分歧。我們中國人,對宗教一向不認真。常有爛笑話:你信乜教?我信「瞓教」之類。
整個西方文明,卻建基於宗教之上。要是你不瞭解他們的宗教,沒可能瞭解他們的社會及文化行為。
譬如說「上身」。中國人心目中的「鬼」,可能是已故親友,寃魂厲魄,路人甲乙丙;最壞的情況,是遇上有点法力的妖魔邪怪。
但是對西方人來說,傳統觀念上,「鬼」並不是偶然出沒的個體。
而是「有組織案件及魔鬼主使罪行」。背後的大老細,是魔鬼撒旦;它們借人類的肉身,与脆弱心靈,去挑戰上帝。
觀念上既有差別,我們對「驅魔」的處理方法,亦大不同。中國人興「散打」,類似自由搏擊。
求其揾和尚道士,或不明來歷的玄學家,叫聲「師父」就開壇。後果鬼五馬六。
西方教會則有嚴格的管控与制度,儀式嚴肅進行,視為「上帝」与「魔鬼」,两大陣營的亘古對決。
究竟東西方誰對誰錯?誰靈誰不靈?各有道理,互有勝負。可以是十本書的題目。
可是對傳統教會,以「魔鬼」有組織地,包攬所有「鬼上身」個案,近代一直受到質疑与挑戰。
擺明公然對抗的,是英國的「 the ghost club」(鬼魂學會),劍橋大學創於一八六二年。會員粒粒巨星:大作家狄更斯,柯南道爾,詩人葉慈,進化論科學家希斯利等等。
他們嘗試將「鬼上身」人性化。所謂「鬼魂」,是人死後殘留的活動;不一定是邪惡,亦不等於它們是魔鬼的爪牙。
狄更斯身體力行,為此寫過多部顯示「人性」的鬼故事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