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接二連三,有幾位長輩逝世。他們俱有幾度婚姻,留下多名子女。
這些叔叔伯伯,生前都努力工作,家底殷實。後人雖不愁生活,卻難免想多了,心生一念:「到底,爸爸最愛是誰?」
家裏有十多廿個兄弟姊妹,固然會這樣想。但即使是獨生子女,去到最後,亦禁不住思疑:外頭可還有,其他異胞「手尾」?
一般人對「爸爸最愛」的定義,通常是看遺產數目,將「父愛」量化。
當然還有繼承權。阿爸將公司交給大哥,還不是錫到他燶!擺明是偏心。
真的嗎?當我們做人長久些,逐漸會明白,「愛」是很複雜的一回事。
尤其是父親對子女,親情出自天性,標準答案是「個個都錫」,不騙你,可是方式名有不同。
性格使然。有些爸爸比較保守,不擅於表達,愛在心裏口難言。
亦有些爸爸,認為愛是信任,給你自由發展空間,放生你,才是最大恩賜。
另有些爸爸較傳統,認為愛是驕縱。要是過度著重表達,子女會恃寵而驕。
於是他經常黑面,查找不足,与妻子合演「嚴父慈母」,其實真心為下一代好。
要看你能否感應?是否受落?價值觀念一致?
像有位大老闆,當三個兒子年紀還小時,已有盤算:「大哥要幫我手,二哥學管數。細佬乜都唔使做,淨係享福就得喇。」
跟住抱起細仔,肉緊啜啜,甜到入心。
後來,兒子長大後,真的朝這三個方向發展。但要是你問「爸爸最愛」?則未必是繼承者大哥。亦不一定是二哥。而是「乜都唔使做」的小弟。
試問這樣做,是否公平/正確/對子女好?沒有標準答案。因為問的是「最愛」,而我們都知道,從來「愛」沒憑證,只能靠雙方感應。即使是父愛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