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53《長久享樂的境界》

我們做人,很多時候忘記了,必有生老病死,痛苦艱難。 要是盼望長久的「開心」,「快樂」,「嘆世界」,「無憂無慮」,「去旅行去到盡」,以為吃喝玩樂過一生,實屬妄想。 佛家「六道衆生」,我們「人」夾在中間,下有三惡道:「畜牲」,「餓鬼」,「地獄」;向上則有「天人」,或稱「天道」。 當今世孽滿,輪迴往生,我們究竟向上走?還是向下走?視乎今世的功德与業力。 俱說福報厚,得享「天人」之位,可得無限制享受,長壽健康,兼相貌美好,類似道教傳說中的散仙/地仙/神仙等。 所以有「燦若天人」(光采漂亮),「敬若天人」(當佢「神」咁拜)等語。 [...]

Read More

6952《誤走鬼道,可回轉嗎?》

常說「六道衆生」,我們有幸生而為「人」,應安守本份,最起碼,好好做一次人。 基本上,做齊人類社會的時代要求,經已足夠。 有些朋友,做人做得興高采烈:唸書做事結婚生育,忠孝雙全,仁義禮智信做足,滋味無窮,下世投胎,堅定不移再來一趟。 可惜,人生總有變異。六道輪迴,流轉無定;很多時候,不待死後輪迴,有些朋友做「人」膩了,在生之時,已轉投「餓鬼道」。 可能出於好奇,或貪新鮮剌激;亦有為江湖賣藝,以為可圖利;甚至像先父,沉溺於宿世的因果,得「鬼通」,逐漸脫離人間社會。 偶而一試,無妨。清醒後,仍趕得及回轉「人間道」。但要是在現世失意,或屢受沉重打擊;很容易有「做鬼好過做人」之念,從此沉淪鬼域,求出無期。 [...]

Read More

6951《以「區」取人,失諸灣仔》

請問:你住在那一區? 表面上,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;可是對有心人來說,伏計其中,等於「起底」。 像年輕人聚會,大家原是沒機心。熱鬧過後,散席回家,少不免,一起商量 Uber 路線:你我他住那一區?可否順路接載之類? 忽然有一少女道:「淺水灣。」全場靜默, 成為「話題終結者」。 並非計較順路与否?而是香港開埠至今,有部份區域,已成為階級象徵。像以前的「木屋區」,「臨屋區」,「徙置區」等等,聞者已知對方的背景。 [...]

Read More

6950《「大灣仔」主義》

潮流興講「大灣區」,太遠了,現成的有「大灣仔」主義。 朋友三代住灣仔。爺爺嫲嫲原籍廣東新會,戰後,像許多內地人一樣,逃難至香港,落戶在灣仔,從此開枝散葉。 長子在灣仔創業,做燈飾生意。二子搞飛機工程,遠遷往九龍城,就近當時的啟德機場。三子亦在灣仔起家,業占卜。 長女与幼妹,亦嫁在灣仔,以祖父母為核心,互相照應。朋友在這種環境下成長,除了升學及工作,往其他區域走動之外,幾次搬家,仍在灣仔,常被取笑:「成世人離不開灣仔。」 可說是「坐井觀天」,亦可說是「小自耕農心態」,笑駡由人,朋友全不介意。灣仔從生養死葬,到吃喝玩樂,乜都有,何須外求? 休說「北部都會」,「明日大嶼」等偉大項目,近年連「對面海」,即是九龍也極少去,最遠是去到尖沙咀的半島酒店。 [...]

Read More

6949《消失中的「攞命女」》

俱說「熊貓」,「金蟾蜍」,「杜杜鳥」等,屬消失中的珍稀品種。 看我們人類,同樣有瀕危,甚至已滅絕的珍品,像法語「攞命女」( Femme fatele)。 一般繙譯為「妖女」,「禍水」,「致命女郎」,以至日本人稱「魔性之女」等,都不妥。 要看真人示範:最近史匹堡出資,修復荷里活1946年的黑白電影《the killers》(殺手)。大文豪海明威原著,描述一對男男殺手,雙雙往小鎮執行任務;酷似周星馳《功夫》(2004年)的「天殘」与「地缺」。 影片穿插江湖人物,各路英雄;可是真正的主角,其實是當時 24 歲的阿娃嘉娜,傳媒封號:「最美麗的動物」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