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48《時間給你的最好禮物》

周末晚上,天寒地凍,参加文化活動,看到舊時相識。 幾十年沒見,當時的「憤青」,已白髮蒼蒼,面容枯萎,衣著殘舊,身形佝僂瑟縮;又可能身子弱,鼻水長流,髒。 性格卻不改,仍是激進熱血,正向身邊的小朋友,大聲發表評論,看來已榮升「憤老」。 無意相認,側側身閃過。回想那些年,香港仍好景,揾工揾錢的機會特多;他卻不屑,只喜歡對別人彈讚,經常四出演講,無成本,大喇叭,享受群眾給他的光環。 幾十年過去,仍未見識到他的實幹成果。時間不會放過任何人,你我的日子過得如何?一目瞭然。 難在當初,當局者迷:有人埋頭苦幹,努力經營;有人專業食玩瞓,如穿花蝴蝶。亦有人不擇手段,使盡陰謀詭計向上爬;然後殫精竭慮,保住一個小攤檔,還要防家賊作反。 [...]

Read More

6947《提早分家,及時饋贈》

統統要趁早。不只是張愛玲說的「成名」,要是舉行「提早的喪禮」,連帶分家要早,饋贈亦要趁早。 最近,深受長輩喪禮的啟發:匆匆離世,來不及交代身後事;老伴又不幸失智,未能替亡者作主。 於是任由子女惡搞。他們未必有心整古,但是人各有志,赴海外升學移民,長期在外地,与長輩的溝通不足。 一般人亦有忌諱,極罕「提早交代身後事」;於是明明是中國心,卻被子女弄出個西式喪禮,完全錯配。 休說有違亡者的意願,不得安息;即使你相信「死去萬事空」,到來弔唁的親友,以及熟悉亡者生前的活動圈子,俱非常有違和感。 因此才有「提早的喪禮」之想。不只是提早告別,順帶亦「提早分家」及「提早餽贈」。 [...]

Read More

6946《自主告別:提早的喪禮》

如果,你很重視「身後事」。 又如果,你自知俗世塵緣已滿,離大去之期不遠矣。 卻又未做到,完全放下,對今生的人与事,仍有依戀及遺憾……。 咁,与其離世後,任人擺佈;不如趁在生時,臨收尾這些年,自己拿定主意,搞一次「提早的喪禮」。 与一般喪禮的最大分別:「提早」是自己搞;「正常喪禮」是被人搞。 不同道教風水的「種生基」,那是奪天地之造化,有欺暪的成份。亦不同「生前葬禮」,不用擺出棺材,亦不用上山。 [...]

Read More

6945《最特別的喪禮》

最近参加了一位長輩的喪禮,非常蹩扭,感覺不良好。 原因很簡單:「分裂」。亡者是傳統中國人,家傳世代道教徒,忽然走了,可能沒機會交帶身後事,從海外歸來的子女,以西方宗教儀式送行。 過程乾淨,莊嚴,程序分明,像一個牌子的公關活動,無可挑剔,卻与亡者無關。 尤其是唱聖詩的環節,團員穿舊波鞋殘牛仔褲,似「入錯棺材死錯人」多一点。亡者生前以信奉道教為榮,与筆者常討論宗教問題,信扶乩,拜呂祖,忽然離世,我們還以為有一場「破地獄」。 其實喪禮是告別儀式,繁簡不拘,有冇不拘。宗教亦沒所謂,各人有信仰/轉軚的自由。 卻難在「錯配」。明明亡者是回教徒,後人竟以天主教儀式殮葬,嘩,世界大戰。或亡者是無神論者,後人竟大搞水陸道場法事,有「強加」的成份。 既成事實,亡者身不由己,已無話事權。弔客亦不留戀,連上一炷香的機會也沒有,鞠躬後匆匆告辭,難怪多親友早退。 [...]

Read More

6944《美穗的「女人五十」》

香港導演許鞍華,曾經拍過《女人四十》(1995年),蕭芳芳主演。 後來呢?「女人五十/六十」等,又如何? 只會愈來愈艱難。像最近猝死的日本女星,中山美穗,終年只有五十四歲;經解剖,確認死於「熱休克」。 消息令人震驚,大家都驚嘆:「何其短暫!」卻忽略了,「女人五十」的難處。 難在第一,美穗開始得太早:十七歲出道,其外貌及身材,已是一個成熟的女性,幾乎沒有青春期,你看不到她的羞澀与稚嫩。 既然開始得早,凋謝亦早。五十歲後的美穗,經不起生理時鐘的催促,面容及五官,線條逐漸變得僵硬;甚至不排除,可能已停經。 二,身為女藝人,活在公衆的視線中,壓力在所難免;更何況,歲月催人,美穗從以往的「必然女一號」,退居至「尊貴綠葉」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