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19《幾時開始,要找逃生門?》

從奢入儉,由盛轉衰,在任何時候都艱難。 局中人,往往走避不及。心態像買股票:「升升升,仲以為有得升。」 卻不知道,當時已處於最高位。還以為有得再上?不,其實已開始下行;從此一瀉千里,屍沉海底……。 待反彈,起碼要廿多三十年後。那堪再回頭,已是百年身。 外圍永遠唱好,遠看總是身光頸靚。試問怎能準確判斷形勢,及早抽身走? 佛家有所謂「天人五衰」,描述「天人」墮落前的五種跡象:一是頭上花萎。二是不樂本座。三是天衣污垢。四是身體污臭。五,腋下生汗。 歸納起來,即是「不潔」。個人如此,一個部門,一個機構,以至一個團體,俱可以如此。 [...]

Read More

6618《由盛轉衰,三條出路》

我們中國人,常喜歡說「大唐盛世」,非常之引以為榮。 卻忽略了,「盛世」之前,有「初唐」;之後有「中唐」及「晚唐」。期間的變化,很有啟示作用。 盛世時,如錦上添花,烈火烹油,一切來得很容易:李白,杜甫,楊貴妃,唐玄宗,李龜年,公孫大娘等,粒粒巨星。 正因為曾經如此興盛,後來才有「安史之亂」(755 至 763年),帶來巨大的破壞;經歷千年,長安至今仍未能恢復。 更何况當代人,短暫的一生?即使僥倖活下來,已不可能返回「舊時」之盛。 杜甫《秋興八首》說得好:「王候宅第皆新主,文武衣冠異昔時。」適用於任何政權移交的時代。 [...]

Read More

6617《亂世中的三條出路》

初中小朋友,讀《桃花源記》( 晉 · 陶淵明 )。 問:「為甚麼中國人這樣可憐?亂世中,只能躲入深山,過著簡單的生活?」 他所謂「簡單」,即是「清貧」。小朋友在香港出生,見慣繁華熱鬧;怎可能要他認同,隱居式的田園生活,竟是一種幸福? 對他們來說:有機打,有波睇,才是至關重要。待他們長大後,才會生出許多欲望与煩惱。 去到那個階段,才能體會到「簡單生活」之難得。金庸寫《笑傲江湖》,故意抹去歷史背景;因為那是一個政治寓言,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,任何地方。 像螻蟻一樣卑微的人民,身處其中,可以点做?一是仿效陶淵明,潛藏隱居,保存真我個性,都費事睬你。 [...]

Read More

6616《食大閘蟹,防腦退化》

先前說起「腦退化」(《枱上的500元大鈔》11月20日 ),讀者要知多些。 遵命。內文提及:日本專家的治療建議:(1)弈棋。(2)跳社交舞。(3)夾 band。由舊同事「幾幾」提供,日本社會比我們更早高齡化,具参考價值。 其用神,在於与其他人互動,有溝通,有交流。最忌是長期「獨孤精」,自說自話,獨斷獨行。 如果這方法行得通,香港人常說的「搓麻雀可治老人痴呆」論,應該亦有效。 聰明朋友組「星期一唱 K 團」,誠邀衆長輩到場,亦有治療作用。除了搶咪/插歌/鬥唱/追字幕等之外;重温舊歌,亦可喚回他們的青春回憶。 像有位朋友已八十多歲,似腦退化初起。但每當替他揀選姚蘇蓉/尤雅/薰妮等金曲,即刻恢復生猛,龍馬精神。 [...]

Read More

6615《大閘蟹,亂鬥之季節》

吃大閘蟹這回事,瑣碎腌臢,香氣濃冽,適宜在外邊的食店享用。 新派時興在茶餐廳;廣東式酒樓;或私人會所等,都有。 但是秋天「吃蟹」,如同春天「賞櫻」,需要整套文化配合。 如果沒有蟹醋,蟹簽,龍井茶,紹興酒,以及打頭陣的江南小吃等,何等寂寞。 最沒趣,是有一趟在「非上海」食店吃蟹,問服務員拿「姜茶」。她一臉問號(?),然後真的跑去切片姜,冲杯熱茶遞過來。 惟有上天香權,品質保證。可是遇見韓老闆,總被勸喻:「好吃的東西,不能經常吃,一個月來一次好了。」受教。 忍不住,午膳偷偷也要去。撞正趙世光与譚玉梅;後來趙生中風,行動不自由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