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16《向唐滌生學中文:壯烈》

語言教育有一派理論:「聽」比「讀」「寫」更先入腦。 筆者可以做證。為甚麼由細到大,學中文容易,考中文又得高分?完全沒有現今學童,「抗拒學中文」的難處。 回想起來,要多謝嫲嫲。因為她是任白鐵粉,在家裏長播黑膠碟《帝女花》与《紫釵記》。 早在閱讀金庸小說之前,更先進行「聽覺教育」的,其實是唐滌生的曲詞:「縹緲間,往事如夢情難認。」(《帝女花》) 「風吹翠竹,燈昏照影印簾櫳。」(《紫釵記》)「聽佢泣訴多風雅,悲逝水年華。」(《牡丹亭》) 「香銷愛未銷,弦斷情還在/人去情還在。」(《再世紅梅記》) 自小聽慣聽熟,這些源自唐詩/宋詞/元曲的傳統中文,優雅精練,像傳授你「九陰/陽神功」;又等於,請你飲列祖列宗的「十全大補酒」。 然後才返學校,上「中文」課?哈哈哈,自然輕鬆過關,橫掃所有公開試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5《向金庸學中文:悲情》

看新聞: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,成績有下跌趨勢。又有逾九成中文老師,認為現時課程偏深。 多可惜。「中文」曾經是最愛讀,又最容易讀的科目;出來工作又實用。 隨手掂來:《史記》的《剌客列傳》。唐詩,宋詞,元曲。韓愈/柳宗元/歐陽修的時事文章。 如滿園鮮花盛開。可豐富我們的人生。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。還有助抒發及交流感情。成長中遇挫折?豈用動輒割手,出走,尋死。 小朋友失戀/暗戀/熱戀/錯戀,或不幸墮入「暗黑之戀」等等,有口難言。高科技幫不到你,惟有從文學及文化,找到養份。啊,原來千百年來有共鳴。 曾經在中文教科書,看過選讀金庸《倚天屠龍記》的開篇文章:小郭襄路過少林寺,情景交織,心事重重。青春与世故冲突,叛逆与建制交煎;寫得好,選得更好。 希望現在還有。即使删掉了,不要緊,仍可以「伸延閱讀」,最重要是對中文,保持學習興趣,終身受用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