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16《向唐滌生學中文:壯烈》

語言教育有一派理論:「聽」比「讀」「寫」更先入腦。 筆者可以做證。為甚麼由細到大,學中文容易,考中文又得高分?完全沒有現今學童,「抗拒學中文」的難處。 回想起來,要多謝嫲嫲。因為她是任白鐵粉,在家裏長播黑膠碟《帝女花》与《紫釵記》。 早在閱讀金庸小說之前,更先進行「聽覺教育」的,其實是唐滌生的曲詞:「縹緲間,往事如夢情難認。」(《帝女花》) 「風吹翠竹,燈昏照影印簾櫳。」(《紫釵記》)「聽佢泣訴多風雅,悲逝水年華。」(《牡丹亭》) 「香銷愛未銷,弦斷情還在/人去情還在。」(《再世紅梅記》) 自小聽慣聽熟,這些源自唐詩/宋詞/元曲的傳統中文,優雅精練,像傳授你「九陰/陽神功」;又等於,請你飲列祖列宗的「十全大補酒」。 然後才返學校,上「中文」課?哈哈哈,自然輕鬆過關,橫掃所有公開試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5《向金庸學中文:悲情》

看新聞: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,成績有下跌趨勢。又有逾九成中文老師,認為現時課程偏深。 多可惜。「中文」曾經是最愛讀,又最容易讀的科目;出來工作又實用。 隨手掂來:《史記》的《剌客列傳》。唐詩,宋詞,元曲。韓愈/柳宗元/歐陽修的時事文章。 如滿園鮮花盛開。可豐富我們的人生。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。還有助抒發及交流感情。成長中遇挫折?豈用動輒割手,出走,尋死。 小朋友失戀/暗戀/熱戀/錯戀,或不幸墮入「暗黑之戀」等等,有口難言。高科技幫不到你,惟有從文學及文化,找到養份。啊,原來千百年來有共鳴。 曾經在中文教科書,看過選讀金庸《倚天屠龍記》的開篇文章:小郭襄路過少林寺,情景交織,心事重重。青春与世故冲突,叛逆与建制交煎;寫得好,選得更好。 希望現在還有。即使删掉了,不要緊,仍可以「伸延閱讀」,最重要是對中文,保持學習興趣,終身受用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4《講數要在冷氣食店》

每逢在食店,看見一家人,在議論家事,總是感奇怪:如此秘密私隱,為甚麼要在外張揚? 當發生「四姊妹傷人案」後,明白了。引發出另一個問題:為甚麼要揀「食店」? 仔細思量,你會發覺,要一家人坐齊講數,男女老幼咸宜,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。 有些長輩揀澡堂(現在叫「桑拿」),婦女被排除在外。有朋友揀高爾夫球場,但未必人人愛打球。 上遊艇?更恐怖,一言不合,隨時被掟落海。約行山,看似有益;但是今夏酷熱,烈日下,易中暑,有「謀殺」之嫌。若有不軌意圖,將你推落山崖,亦很方便。 說來說去,不如在外約一餐飯。不論發生任何後果,由食店善後。 中國人早說過「宴無好宴,會無好會」。西方人所見略同:「red wedding」(血腥婚禮),擺結婚酒,闔家來賀?正好一網打盡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3《食店中,公開議論家事》

最近的星期日,節氣「大暑」;新曆7月23,舊曆六月初六。天氣極端酷熱。 發生慈雲山「四姊妹傷人案」。事件非常不幸,集結了本欄近期的两項題材:「精神困擾」与「財富轉移」。 两件事,可以互為因果。案件有個特色:同是一家人,發生在自家中。 既然如此,四姊妹應好商量。亦可能,如果有「外人」在場,情況不會如此糟糕;中間若有「磨心」/「和事佬」/「三姑六婆」等,商談可能有轉寰的餘地。 因此省悟:一直以來,許多人選擇在公開場合,尤其是「食店」,公開議論家事。 竟然不怕洩漏,不避私隱。原來,跟黑社會在夜店講數一樣;預防「四姊妹」案般,萬一發生冲突,不論刀傷火燒,至多殃及外人,不至於損毀家園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2《保住大樹,枯枝任飄零》

說到「家族傳承」,至今仍無定論。 應該傳子不傳女?傳嫡不傳庶?或一律平分?還是強者得少,弱者得多才公平? 從中國康熙朝「九王奪嫡」;到最近 HBO 劇集《Game of Thrones》(權力遊戲);以至剛播完的《Succession》(傳媒繼承戰)等等,打到七國咁亂,血流成河,都只為爭個話事權。 有「權」,就可以分配資源,決定各人的貧富存亡,屬生死攸關的大事。 難怪打崩頭,都要爭。這是簡單算術題:10 塊錢,給你一個人?還是寧願分 10 份,每人只得一点点? 答案明顯不過。更何況,中國人常言道:「樹大有枯枝,族大有乞兒。」當家族裏出現幾個孬種,你幫或不幫?產業照分配,還是留給有才能之輩?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