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21《繼承總在意料之外》

說起「繼承」,柳暗花明,有悲有喜,經常出人意表。 像先前說的 Schroder (施羅德)家族,發跡近两百年(7月27日《保住大樹,枯枝任飄零》),世代相傳,論資產分配,可說是相當公平務實。 理論上,可以傳承下去。但偏偏傳到這一代,掌門人布魯諾,只有一女莉安妮。英國人沒有「入贅」觀念(中國/日本有),外孫隨女婿的姓氏,亦是無可奈何的事實。 布魯諾尚有一妹,育有四子女,俱屬外姓。「施羅德」家族的主幹,到此中止;這株两百多年的大樹,難道終於倒下? 意想不到的是,莉安妮2014年離婚;同年12月19日,前夫「忽然及悲劇性」死亡,趕不及過聖誕節,終年只有57歲。 寡婦莉安妮,於是名正言順,回復娘家姓氏,成為「旅羅德」唯一繼承人。她的三名子女,亦可以改隨母姓;只要她不再婚,家族得以綿延下去。 可見「繼承」之峯迴路轉。另一種情況,是大富之家,常出現的綁票勒索案。 [...]

Read More

6520《二樓窗口有個阿婆》

日本老師說的故事:住在鐮倉時,有位鄉下青年,當上警察,派駐當地分局。 鐮倉是古都,特多寺廟/神社/靈園(墳場),正是「靈氣逼人」。平時寧靜悠閒,警察每日的例行公務,是踩單車四週巡邏。 有條「紫陽花道」。警察留意到 16 號古宅,庭院深深。白天經過,看二樓窗口,總有個阿婆靜坐,跟她打招呼也沒反應。 「可能是患上失智症吧。」警察在鄉間的嫲嫲,也是如此,內心觸動,留下印象。 如此太平無事。一個下雨的晚上,警局收到電話報案:「紫陽花道」17號住戶,投訴隣居發出噪音。 警察冒雨出動。來到17號屋,門前站了位大叔,指著隔離的16號:「半夜三更,傳出嗚嗚怪聲,擾人凊夢。」 16號,不正是「二樓窗口阿婆」的居所?可能老人家出事了。警察匆匆趕過去,先按門鈴,又拍門呼喊,卻全無反應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9《向《聊齋》學中文:鬼馬》

好的中文有許多種,如百花盛放,任你學習,放題吸收營養。 先前提名「金庸」与「唐滌生」,正要推介《聊齋誌異》;正好遇上刀郎的新歌《羅剎海巿》,播放量創世界紀錄80億(!),熱得燙手,一定要快推。 這刀郎,原來也是《聊齋》粉絲。作者蒲松齡(1640 - 1715年)失意科舉,失意建制;於是在家鄉村口,擔張櫈仔,擺開茶檔,專門收集過路客的奇異故事。 《羅剎海巿》記錄在卷四,描述靚仔商人馬驥,航海遇風,漂流至「羅剎國」:醜人當靚,靚人卻當醜。 明顯是一個諷剌故事。適用於任何時代,任何社會。刀郎的新歌大熱,是因為歌詞寫得更尖銳露骨,幾近刻薄:「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。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鷄。」之類。 原著的中文,雖然是用曲筆,反諷,卻是温柔敦厚,情深義重。更難得是精簡,少長篇大論;還有中國人極罕的幽默感,非常之鬼馬佻皮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8《青春易逝,《牡丹亭》長存》

可惜白先勇沒有來。今屆中國戲曲節,壓軸的是蘇州崑劇院的《牡丹亭》,青春版,三日全足本。 2004年首演,至今演出超過 500 場。演員平均約四十歲,技藝圓熟,風華正茂。 不枉白先勇一番心血。原著是明朝的湯顯祖,距今四百多年:勇敢提出自由戀愛,借託人鬼戀;現今可理解為「穿越」或「多元宇宙」。 早期來港,曾在葵青劇院演出,仍帶青澀;入場時遇查生查太,還特地往票房改座號一起觀賞。 無奈良辰美景,終會過去。查生2018年過身;白先勇已 86 歲;《牡丹亭》經不斷改進,振興得重生。 所謂「青春」,是指藝術的活力与創新,只要緊貼時代,劇目不會老。 [...]

Read More

6517《姹紫嫣紅,開遍廢家園》

主題:「時間」。 恁教你是大英雄/大美人,來到這一關,統統無能為力。 怎能表達那種感受?最剌激,莫過於你走進一個廢棄的後花園,只見姹紫嫣紅開遍,蜂蝶虫鳥亂飛,似是非常熱鬧。 待分花拂柳,仔細看,竟見隱埋已久的斷井,頹垣。 若干年前,這裏應是有人住過,生活過,悲喜愛恨交織過的一處所在。曾經以為非常非常重要。 可是時間過去了,「重要」早化成雲煙,大家不復記憶;春天一到,百花依然盛放,一切若無其事。 正是湯顯祖( 1550-1616年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