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19《向《聊齋》學中文:鬼馬》

好的中文有許多種,如百花盛放,任你學習,放題吸收營養。
先前提名「金庸」与「唐滌生」,正要推介《聊齋誌異》;正好遇上刀郎的新歌《羅剎海巿》,播放量創世界紀錄80億(!),熱得燙手,一定要快推。
這刀郎,原來也是《聊齋》粉絲。作者蒲松齡(1640 – 1715年)失意科舉,失意建制;於是在家鄉村口,擔張櫈仔,擺開茶檔,專門收集過路客的奇異故事。
《羅剎海巿》記錄在卷四,描述靚仔商人馬驥,航海遇風,漂流至「羅剎國」:醜人當靚,靚人卻當醜。
明顯是一個諷剌故事。適用於任何時代,任何社會。刀郎的新歌大熱,是因為歌詞寫得更尖銳露骨,幾近刻薄:「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。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鷄。」之類。
原著的中文,雖然是用曲筆,反諷,卻是温柔敦厚,情深義重。更難得是精簡,少長篇大論;還有中國人極罕的幽默感,非常之鬼馬佻皮。
近年熱炒的《聶小倩》(電影《倩女幽魂》);《俠女》;《画皮》等等,俱出自《聊齋》。
筆者最喜歡他的《王六郎》,即是民間廣為流傳的《水鬼陛城隍》,人情味濃厚,言有盡而意無窮。
還有《申屠宏》,寫老虎女追求自由,不惜抛夫棄子,重返山林,還我原本天性,意識非常先進前衞。
論內容之博學,組織之綿密,以及寓意之深遠,《聊齋》不及《紅樓夢》。但朥在短小精悍,敍事生動,更適合現代社會。
所以總不明白,為甚麼新聞說「學童抗拒學中文」?既有這樣豐富的文化寳藏,小朋友怎會被嚇怕?尚未說到唐詩宋詞呢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