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19《一定是「時代的錯」》

說起「大喜慶」高師父的名菜「蟹黃翅」,新一代已成絕响。 首先年輕人不吃「翅」,支持環保,怎可以這樣殘酷對待鯊魚!? 然後中老年人忌「蟹黃」:高血壓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,嚴禁食用。 這個華麗美味的邪惡組合,從此被拆散,分別被打落十八層地獄。間中,誰敢提及,也有罪。 其他令人懐念的名菜,聰明朋友追補:尚有「龍蝦粉絲煲」(只吃粉絲),「避風塘茄子」(似《紅樓夢》的雞油茄子)。以及冬令的「羊腩煲」,「臘味飯」等等。 為甚麼統統消失了?因為時代轉變,潮流轉變,人心已轉變。 如潮水漲退,四季交替。沒有原因,亦沒有道理可講。看當時,誰佔大多數?我們惟有默默接受。 [...]

Read More

6418《「大喜慶」高師父回來了》

星期日早上晏起,往灣仔「檀島」喝咖啡。失驚無神,竟重遇高師父! 喜出望外。看他清減了,看上去更年輕,又靚仔白淨;高太与幼子陪伴在傍。 代表香港的黃金時代。高師父全名高榮新,傳統酒家「大喜慶」話事人,曾拍電視飲食節目,完全實力派。 昨日提起舊灣仔,洛克道「食街」的風雲歲月;衆多名店之中,最後留守的應是他這一間。 以豪華食材出名,延續廣府飲宴的鮑参翅肚,百無禁忌,豪氣干雲。最緊要好食,又食得起。 在當代名厨中,高師父最具個人風格。第一次見,慕名上「大喜慶」舊店原址,两層高,聽見他在駡人:「嫌貴就唔好來!」應對挑機,從不俾面。還有,當時只收現金。 他一定不是飲食界的「友誼先生」,与「公關」無緣;作風略帶狂野,愛恨分明。對廚藝有種宗教式的虔誠,品評江湖上各路英雄,最喜歡擲下一句:「都唔識食!」講完。 [...]

Read More

6417《成和道上初相逢》

這是一個香港的故事。也是戰後三代人,共同成長的故事。 許多前輩都說,五十年代太苦,百廢待興。六十年代較佳,人口大量增長,青春一代急不及待的冒起:香港有陳寶珠/蕭芳芳;中國有紅衛兵。 許多人從事製造業。大伯父憑燈飾起家,做得有聲有色;過時過節,仍有舊式長輩的人情味,請家族的子姪一起吃頓好的。 當時灣仔洛克道,是著名的「食街」:從「大喜慶」開始,「益新」「鑽石」「大三元」等等,高手雲集。 大伯父喜歡「益新」。他們首創「檸檬雞」「琵琶鴨」「炸鮮奶」等名菜,令人回味,連結許多愉快的回憶。 後來大伯父過身。時代轉變,洛克道面目全非,高手四散,「益新」不知所終。 很多很多年後,好像是看傳媒報道,「益新」在跑馬地成和道,重新啟業,急不反待,冇鞋挽屐趕過去。 [...]

Read More

6416《待發力,未發力》

通常,這個階最難受。 論卦,介乎「潛龍勿用」,与「見龍在田」(利見大人)之間。 現實中,則好似舊舖裝修,尚未啟用,蠢蠢欲動,卻未能動。 又像少年人,放暑假到尾,玩到發膩,閑得發慌,恨不得快升級開學。 拍拖到這地步,開始有「拖」之感。要是仍不結婚,蹉跎踟躕,彈指即散。 人生總有這些尷尬位。間歇會發生,紫微斗數稱「陀羅」:兜兜轉轉,迴環往復,如身陷漩渦之中,求出無期。 或稱「地空」「旬空」「截空」。忽然令你踏空一步,慌失失,未死得,但已足夠嚇餐懵。 [...]

Read More

6415《人去情在,有心即道場》

如果你很愛很愛一個人。 或很憎恨很憎恨一個人。 亦有非常想念的一個人。 即使你離去,甚至即使你死去;肉身雖滅,那份強烈的感情,依然會縈繞在大氣電波之中,不忍別離。 正如 3月18日寫《深夜伴我行》。大作家米高克萊頓(《侏羅紀公園》)喪父,八個月後,原來亡靈仍徘徊在他身邊。 所謂「人去情猶在」。既有餘情,既伴身側,心念一起,隨時可以溝通。不需要一定走到墳墓前,更不需要指定在「清明」這一天。 日本人稱為「即是道場」。「道場」是寺廟的大堂,通常是做法事的地方。 [...]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