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以為,這是一種「選擇」;逐漸明白,原來可能是「命運」。
我們現今看到的中東風雲:以色列与哈馬斯之戰,50年前,已持續發生過。
赫赫有名:「贖罪日戰爭」/「10月戰爭」/「第四次以阿戰爭」等。不論叫甚麼名字,三千年來,雙方宗教/民族/土地之爭,並沒有變改。
在時間的夾縫裏,我們曾經有美好的幢幜。
像七十年代:四次中東戰爭;及慕尼黑世運,巴解屠殺以色列選手後;舉世潮流,傾向支持「Zionism 」(錫安/猶太復國主義)。
當時中國正進行「文革」。台灣鎖國,三毛出走撒哈拉沙漠,化身成「自由女神」。
香港的年輕人,除了投身英/美/加/澳等,西方文化主流之外;另有一支,時興往以色列,参加他們的「Kibbutz 」(公社),類似近年流行的「working holidays 」(工作假期),有玩有食有粮出。
並有「建國」的使命:反強權,反覇凌,反戰爭。並提倡高科技,抗沙漠化,主張世界和平等等。
瞧,多熱血,多有意義。當時有靚仔朋友去了,寫信來報告生活近况,令筆者羡慕到不得止了;無奈因家境走不開,惟有埋頭工作,寄情揀樓買樓供樓。
朋友安慰道:「我是蝴蝶,你是蜜蜂。」當時不懂,很多年後才逐漸明白。仍有点不忿:我也想做一隻漂亮的蝴蝶呀,起碼曾經自由飛翔。
無奈,開弓沒有回頭箭。如果你年輕時,選擇了「蝴蝶之路」,原來往後想轉型,千難萬難。秋冬很快就到了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