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患精神病,不需要檢查,不需要特異功能,很多已一早預知。
尤其是長者,見多識廣,有足夠的生活經驗:看過起頭,目擊結尾,免卻錯誤期望,明知不會有好結果。
當事人沒騙你。自小懶,蠢,倔。奇在有種莫名的執著:不學,不改,堅持一錯到底。
去到 60 歲,仍是懶,蠢,倔,一切如舊,一切沒進化。當然是半生潦倒,一事無成,淪為身邊所有人的包袱。
通常,痴心的總是父母,放不下,捨不得,仍會繼續操勞。奇在當事人不懂感恩,總是嫌受束縛看管,慣性嘴藐藐。
及至父母離世後,領受所有遺產,以為可自由自在,無拘無束。不料缺乏長輩看顧,与社會沒法接軌,總是鬧出亂子,也不知如何收拾?
山殘水剩。到最後,人見人怕,惟有靠政府供養,繼續消耗地球資源。
整件事,像一套陳腔濫調的肥皂劇:情節爛透,沒有驚喜,沒有轉折,沒有美滿結局。但是現實裏,我們可以怎樣做?
一早揑死/棄養/送孤兒院?循這個方向發展,逐漸會走上「優生」之路;再下去,就是德國的納粹黨。
好的留,不好的不要。優秀的保存,劣質的送毒氣室。符合社會需求,有飯吃;被社會排斥的,由他餓死?
再下去,天生殘障及有缺陷者,像先父四歲失明,是否應當垃圾處理?老病傷殘者,統統唔死冇用?
那條界線,由誰規定?準則由誰裁決?引申開來,「安樂死」(Euthanasia)具爭議之處,正是誰能為生死/存亡下判斷?
每念及此,惟有忍耐包容。比較可行的方法:像米高堅的媽媽,將有毛病的長子,一早送給院舍照料(6月14日《雪櫃食物,神秘消失中》)。其後,每逢星期四,乘長途車往探望;其他時間生活如常。可能,已是最佳的選擇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