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65《椰菜糯米包:日猶相認》

說起日本人的食材配撘,三個字講哂:「得人驚」。
但是有更高境界,叫做「打冷顫」。代表作「椰菜糯米包」,出自傳說中的「大日本帝國食菜全席」。
原是「偽滿州國時代」(1932至1945年),透過飲食,進行政治統戰的策略。
中國清朝有「滿漢全席」( 菜式108道 ),亦是劍指「種族融合」。大日本帝國野心更大,「食菜全席」要搞足 112 道。
其實你搞乜鬼?邊鬼個得閒理你?我們最關心的:好吃嗎?乘機偷師。
結果是災難性。像前文提及的「椰菜糯米卷」,已足以令人聞風喪胆。仲要上菜時,淋勺熱汁;仲要當首席招牌菜。
現代觀眾睇到,得啖笑。但要是瞭解日本人,強闖中國東北建立「滿州國」,為宣揚「五族共和」;背後更長遠的計算,是与「五族」之一的猶太人結盟,源自「日猶同祖論」。
我們中國人,對日本一向是「賣錯相思」。說起日本人的來源,連家祖母都識講:「秦始皇派徐福,帶五百名童男童女,出海求長生不老藥嘛。」婦孺皆曉。
可是日本人不這樣想,他們一向認為,比亞洲諸種族優越。要認祖歸宗?傾向西方那一端。
線索之一,是明治時代來日的蘇格蘭人尼古垃斯麥尼奥德(Nicholas Mcleod),首位有系統地,提出「日猶同祖」。證據包括部份日語,与希伯萊文相同;日本天王代代相傳的「三神器」,与傳說中,古以色列的「三聖物」脗合等。
戰後,有不同的基督教派推動。更重要是飲食。如果日本人源自中國,烹調不會如此離行離列,嚴重缺乏融合能力;其實精神上,更接近西餐。
傳統猶太菜式,有類似椰菜包的物體;日本人將自家製的糯米糕,硬塞進去,為的是「統戰融合」,不為「好吃」。勉強結合,難怪令人打冷顫。😊